这里是普通文章模块搜索页
条件筛选
  • 新版食品添加剂标准有何变化

    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正式实施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关于征求《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12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关于征求《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12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食标秘发〔2021〕5号 各有关单位: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我委组织起草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12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21年4月30日前登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信息系统(https://sppt.cfsa.net.cn:8086/cfsa_aiguo)在线提交反馈意见。 附件: 征求意见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目录.doc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 2021年3月26日

  • 专家:食品添加剂按“标准”使用是安全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9日讯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关键在于是否严格执行了《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只要符合按照GB2760的规定来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可能会有人担心,食品中使用了多种食品添加剂会不会产生什么可怕的后果?我国有2000多种食品添加剂,对每一种食品添加剂都要进行严格细致的风险评估,并通过留下足够的安全系数,严格规定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来确保安全性。因此,全社会要科学理性地认识食品添加剂。对食品中使用了添加剂闻风丧胆,如狼似虎,高度恐慌,大可不必;对食品添加剂全盘否定,一无是处,深恶痛绝,非常错误;对食品添加剂必须科学

  • 食品添加剂使用及标准归纳总结

    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总不合格数的25%左右。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2019年第二季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分析的通告中指出,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占不合格总数的25.6%。 前几期分别解读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关键点及相关内容。本文主要从食品生产者、检验检测机构、监管部门、消费者如何科学使用、检测、监管和认识食品添加剂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旨在提升大家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标准的应用和理解,从各自角度定位如何用好标准,客观认识食品添加剂,从而更好地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生产者 食品生产者如何防控终产品食品

  •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的食品分类解读

    近年来,食品安全标准执行过程中碰到不少问题,是因为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食品分类规范,不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通用标准又对应不同的分类系统,如再加之SC分类系统、抽检监测分类等,可能在原料筛

  • 食品添加剂标准“带入原则”3.4.2和本底应用解读

    本次主要解读GB2760中带入原则3.4.2。本条是 2014 版GB2760新增条款,针对的是为食品终产品“量身定制”的食品配料中添加在终产品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做法。 另外,食品中因原辅料本身含有或加工工艺如发酵产生某代谢物等,即行业通常所说的“本底”。本底与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并无直接关联,但人们常因不了解本底概念而仅仅依据测定结果来简单地进行判定,混淆了“不得使用”和“不得检出”,尤其在检出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可能考虑不周。因此本文也会综合已有文献或资料,归纳出业界较为关注、在食品中存在本底的化合物。由于区域、季节、原料、工艺不同等都会影响本底水平,归纳情况仅作为参考。 作为

  • 食品添加剂标准“带入原则”解读

    GB2760-2007年版首次在国家标准中提出了“带入原则”的概念。带入可理解为某食品中检出一定含量的某种食品添加剂,但该添加剂不是直接加入到食品中的,而是随着其他含有该种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原(配)料带进的,但这种带入必须科学合理。 另外,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生产加工行业上下游的专业性和匹配性越来越高,食品原辅料行业根据食品终产品行业的需求,在为食品终产品“量身定制”的食品配料中,有时会添加允许在终产品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也就是说,所用食品添加剂并不在食品原料中发挥作用,而是在最终生产的食品成品中发挥作用,这样的做法在食品工业中非常普遍。 为满足食品工业发展及食品监

  • 印度修订食品标准及食品添加剂法规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从海关总署官网获悉,2018年7月17日,印度食品安全与标准管理局(FSSAI)发布2018食品标准及食品添加剂法规,修订了2011食品标准及食品添加剂法规中第三章食品中添加物质的部分内容,具体如下: 1、增加加工助剂的内容,主要包括加工助剂的分类、使用范围、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最高允许使用水平等要求。 2、增加附录C,规定了13种加工助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的允许的残留量。 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18年9月16日。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