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人才信息
  • |
  • English
  • |
  • 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 新闻中心
  • 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 新闻中心
  • >
  • 综合新闻
  • 本社概况
    期刊导航
    新闻中心

    挥汗如雨的“战斗”

    作者: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时间:2017-08-16
    来源:

    高温酷暑,这是上海盛夏的温度,而面对天气的“烤验”,踏实坚守,这是检验检疫人令人感动和钦佩的工作热情。

    40℃、50℃、70℃:挥汗如雨的战斗

    7月以来,上海已连续9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4万多平方米的废品查验场地上,不见任何遮挡,火辣辣的太阳在头顶烘烤,场地上堆满的集装箱吸收了太阳的热量后,就像一排排巨大的烘箱。小陆眯着眼睛,眼前的一切景物似乎都在扭动、升腾。

    盛夏三伏天,对驻守在这里的检验检疫人来说,每一次查验都是一场挥汗如雨的“战斗”。

    小陆所在的科室主要负责进境敏感商品——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的检验监管。上海的盛夏潮湿闷热,脚下的水泥地蒸腾出的股股热气侵入人的五脏六腑,刺眼的阳光更是常常照得人眼冒金星。在气温近40℃,地表温度接近50℃的场地上,站上片刻就会浑身湿透,走上一圈至少要40分钟。“这是天然桑拿”,小陆笑道,“制服恨不得一天洗三遍。”

    这样的高温下,铁皮制成的集装箱烫得叫人无法靠近,箱内温度更是直逼70℃,但在查验规程面前,没有人把温度当做借口。遇到不能完全掏箱的集装箱时,查验人员还是会毫不犹豫钻进箱内查看货物,一番折腾后出来总是大汗淋漓、衣服全湿。

    如果说露天的查验场站是小陆“战高温”的“主战场”,那么封闭的废物原料分拣仓库就是他最重要的“分战场”之一。

    扬尘伴随着热浪是分拣仓库的常态。“仓库没有窗户通风,也没有风扇降温”,小陆介绍到。在阳光的炙烤下,分拣仓库的温度远高于室外,每次一靠近,就能感到阵阵热浪袭来,停留片刻,衬衫就湿成一片,夹包一开始工作,仓库内立刻灰尘四起,白衬衫顿时便成了黑衬衫。

    从40℃到-18℃:冰火两重天

    炎炎夏日,你一定以为,能躲进空调房里吹吹冷气,或是吃上一根冰凉可口的冰激凌最幸福不过了。可对于小张和他的几位同事来说,夏天的时光其实比冬天难熬得多。

    小张所在的中外运普菲斯查验场站,是一个设备先进的冷库,温度4至-18℃,大型制冷设备全年无休。

    “在室外走一遭,衣服早就湿透了,这个时候再进入冷库,绝对不是一种享受。”小张一边说着,一边裹上一件橙黄色的羽绒大衣。眼前这件羽绒大衣长及脚踝,领子高高竖起,据说是美国进口的,抗寒性能卓越。

    推开一扇沉重的大门,立刻感到一阵冷风扑面而来,这里是一个藏在三伏天里的“冰雪世界”。“我们主要就是在这里查验冷冻货物的,这里常年保持在零摄氏度左右。”小张介绍到。跟着小张的脚步继续往冷库深处走,来到一扇卷门前。“相机就不要带进去啦,里面温度太低,相机没法正常工作的。”小张笑着说。

    卷门后面,是一列列整齐高耸的货架,堆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冷冻肉类和水产品,这里的温度是-18℃,是储存冷冻品的标准温度。在有监管任务时,小张和他的同事们也会不时进入这个区域。

    仅仅在这里停留了不足一分钟,双脚已经开始有些麻木,小张笑道:“多来几次,习惯了就好了。”从冷库走出来,眼镜上立刻蒙上了白茫茫雾气,身体里似乎有股寒气在38℃的高温下一点点蒸腾。

    外面是近40℃的高温,里面则是低至-18℃的超低温,一冷一热可谓“冰火两重天”,小张和他的同事们每天要进进出出十来次,可是却没有人叫苦。(吴晓蓉 韩 晗)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