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English
  • |
  • 新闻中心
  • 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 新闻中心
  • >
  • 综合新闻
  • 本社概况
    期刊导航
    新闻中心

    从正步步幅到装备体系,阅兵场上的“中国标准”

    作者:中国标准化
    发布时间:2025-09-18
    来源:中国标准化

    202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天安门广场迎来第17次阅兵活动。当45个方(梯)队依次通过,当新型装备首次成体系亮相,观众看到的是雄壮之美;我们记录的是规范之美——每一项动作、每一面旗帜、每一组装备背后,都有一把“标准尺”。

    标准化流程:阅兵仪式的庄严有序

    阅兵活动按照阅兵式、分列式两个步骤进行。分列式环节,按照空中护旗梯队、徒步方队、战旗方队、装备方队、空中梯队的顺序依次通过天安门受阅;编设45个方(梯)队。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空中护旗梯队。(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正规化的公开阅兵活动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的阅兵式。对于当时的人民解放军而言,阅兵式是一项全新的课题——从受阅部队的选调、编组,到阅兵程序、礼乐设置、阅前训练方案,几乎都处于空白状态。经过阅兵指挥部门广泛查阅资料、多方请教与研究,在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下,初步形成了《阅兵典礼方案》,拟定阅兵式分为“检阅式”和“分列式”两大部分。

    这一方案经党中央批准后(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基本依照这个方案进行),基本奠定了我国现代阅兵式的整体框架。至今,我国的阅兵程序与第一次基本无大的改变。从1949年开国大典首次阅兵至今,天安门广场共举行过16次阅兵,今年是第17次。历次阅兵的程序与框架高度统一,体现了国家礼仪的标准化和规范性。

    国旗:标准化生产的国家象征

    五星红旗的设计、制作和使用均有严格标准。1949年9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正式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次日,该报及《解放日报》等报刊头版又详细刊发了国旗图案与标准制法:“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其长与高为三比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环拱于大星之右,旗杆套为白色。”

    199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通过,明确规定了国旗的悬挂场合、时间、位置及升降礼仪等,自当年10月1日起施行。

    由于原制法说明中对国旗的颜色只有定性描述且未标注尺寸允许误差,为统一规范、保障质量,我国又发布了《国旗》和《国旗颜色标准样品》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明确国旗的形状、颜色、图案、制版定位、通用尺寸、染色牢度等技术要求,自1991年12月1日起实施。后基于实际生产实践,我国对《国旗》国家标准进行了两次修订,现行标准GB12982-2004《国旗》明确规定了国旗的各项技术参数,具体涉及国旗的形状和图案、标准国旗尺寸和允许误差、国旗用织物、国旗颜色及允许误差、国旗染色牢度、国旗缝制、旗面外观评定。

    为使制作的旗面尺寸更加精确,标准中还详细列出了1-5号旗、车旗、签字旗、桌旗等8类旗面的规格与误差范围,确保每一面国旗都能以最庄严、最标准的形式飘扬。

    正步:标准化动作的极致追求

    “中式正步”是军队标准化建设的鲜明缩影。行进速度每分钟110-116步,步长75厘米,距地面约25厘米(《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这一标准自1951年正式写入《队列条令》并沿用至今。在阅兵时,天安门广场东西华表的距离为96米,受阅部队徒步方队需要在1分06秒、128步通过(央视网,2019)。徒步方队训练强调“四线三功”标准:帽线、手线、枪线、脚线整齐划一,以及踢腿功、摆臂功、站立功的基本功扎实掌握。装备方队则围绕等速行进、骑线行驶、标齐对齐与等距保持进行标准化训练。

    训练中还引入北斗定位、智能评估系统和模拟仿真手段,实现“米秒不差”的高标准要求。在2015年的阅兵训练中,就已达到“徒步方队可以做到站立2小时不动,正步行进200米、齐步行进1000米动作不变形;装备方队能实现等速行进正负误差不超过0.3秒,骑线和标齐驾驶正负误差控制在10厘米范围;空中梯队能够做到米秒不差。”的训练效果。

    装备:体系化与标准化的现代化力量

    此次所有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是继2019年国庆大阅兵后我军新一代武器装备的集中亮相。装备方队,按照实战化联合编组,编陆上作战群、海上作战群、防空反导群、信息作战群、无人作战群、后装保障群和战略打击群等。受阅武器装备以新型四代装备为主体,按作战模块进行编组,展示我军体系作战能力;遴选陆上、海上、空中系列无人智能和反无人装备,以及网电作战等新型力量受阅,展示我军新域新质战力。

    从1949年开国大典时的“万国牌”装备,到如今全部国产化、体系化、信息化,中国国防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展现出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实力跃升。

    保障:标准化体系下的精密协同

    阅兵筹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的训练和周密的保障。在气象保障方面,我国已建立起包括移动气象车、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和风云气象卫星等在内的现代化气象观测网络,能够提前2至3天对天安门区域进行逐小时的精细化预报。通信保障方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85种语言向全球呈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及阅兵式盛况,确保全球信号稳定传输与高质量呈现的背后,有着规模庞大、技术先进的通信技术与网络系统支持。

    在阅兵筹备过程中,总的原则是不扰民、少扰民,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北京市居民的影响。通过精细组织研究筹划和推演论证,优化部队机动的编组、时间、路线和方式,尽量缩小管制区域和时间。

    阅兵场上的每一分钟精彩呈现,背后都是无数标准化流程和规范操作的支撑。从正步的步幅步频到装备的体系编组,从国旗的精确制作到保障的周密安排,处处体现着中国标准化建设的成就。标准是现代化的基石,是国家实力的体现。

    当一个个方队以米秒不差的精度通过天安门广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军队的威武雄壮,更是一个国家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综合实力展现。

    编辑:刘宪银  审核:张海明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