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人才信息
  • |
  • English
  • |
  • 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 新闻中心
  • 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 新闻中心
  • >
  • 行业动态
  • 本社概况
    期刊导航
    新闻中心

    从《长安的荔枝》看古今标准之变,解锁荔枝保鲜密码

    作者:中国标准化
    发布时间:2025-06-25
    来源:中国标准化

    2025062502

    荔枝晶莹剔透、甜蜜多汁,蕴含“利子”“吉利”等美好寓意,自古便深受人们喜爱。但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鲜果难以远途运输,在产地之外,新鲜荔枝堪称“奢侈品”。《长安的荔枝》所讲述的,正是荔枝使将新鲜荔枝从岭南艰难运送至长安的故事。

    《长安的荔枝》中提到三月红肉粗汁酸,丹荔温香软玉,足见古人对荔枝品种及品级已有清晰认知。我国现存最早的荔枝专著,宋代蔡襄《荔枝谱》中记载了32个荔枝品种,尤以福建所产的“陈紫”品质最优,并专篇详述其鉴别方法,主要依靠观、嗅、品等方式。

    在现代标准体系中,荔枝的品级通过明确的量化指标来区分,普遍采用三级制。

    例如,NY/T 515-2002《荔枝》将荔枝等级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二等品;NY/T 1648-2015《荔枝等级规格》以单果重量为指标,将荔枝分为大(L,>25g)、中(M,15~25g)、小(S,<15g)三个规格,同时把新鲜荔枝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标准CODEX STANDARD FOR LITCHI(CODEX STAN 196-1995,Amended 1-2005)同样采用三级分类。

    2025062503

    2025062504

    这些分级标准的建立,使荔枝选果机制日益成熟和规范。

    2025062506

    新鲜是荔枝的灵魂,尝鲜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在《长安的荔枝》中,为顺利完成荔枝的转运任务,从荔枝的品种选择、储存方式,到转运载具、转运路线的规划,再到气候水文的考察以及驿站调度的安排,荔枝使都进行了反复的测试与优化。最终,综合运用“分枝植瓮之法”,搭配“盐水浸洗”及“冰镇”等多种延鲜手段,借助快马加鞭的驿站接力系统,才勉强将仅存的两瓮新鲜荔枝送达长安。这背后对保鲜的严苛要求以及对食品安全(减少腐败)的本能关注,实际上已初具现代冷链物流理念的雏形。

    在现代冷链物流中,温度控制是关键。根据GB/T 28577-2021《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我国冷链物流温度带分为冷藏(C)和冷冻(F)两大类,对应不同的温度范围。GB/T 40956-2021《食品冷链物流交接规范》明确规定,冷链物流过程中包括入库、出库、配送等环节的交接作业时间应控制在不使食品温度超出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完成。GB/T 42503-2023《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服务规范》将荔枝在产地快速调整至适宜温湿度的范围明确为预冷湿度90%~95%,预冷温度3~5℃,贮藏温度为3~5℃。

    2025062505

    古代荔枝运输缺乏严格的保鲜标准和卫生管控,在漫长的运输途中,荔枝极易遭受微生物污染、蚊虫啃食,即便送达长安,食用安全性(腐败)也难以保障。而现代冷链物流体系以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为核心,构建起覆盖全程的质量保障网络。

    2024年发布的ISO 31511:2024《冷链物流无接触配送要求》,规定服务供应商应建立完善的货物信息追溯系统,确保货物从源头到终端全程可追溯,保障配送物品在运送过程中的卫生安全,为全球冷链物流用户、荔枝类配送物品及工作人员提供更加安全的环境。

    2025062507

    新近发布的GB/T 31086-2025《物流企业冷链服务能力要求与评估指标》,为冷链物流服务的能力等级划分及评估指标提供了明确规范,为荔枝提供商、运营商在选择冷链服务企业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依据,促使荔枝供应链的可靠性与效率得到显著提升,进而有力保障果农的稳定收益,确保消费者获得优质的产品体验。

    2025062508

    标准如同坚韧的无形纽带,连接着古今人们对品质美味的共同追求,打破了“荔枝易朽,人力难为”的千年慨叹。DB4401/T 298-2024《地理标志产品 增城荔枝》等地标产品标准的实施,更使得荔枝优中选优,成为产地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促进荔枝文化的传播。如今,“荔枝快递”在产业智能化升级下再次按下加速键,迈入“低空经济”新赛道,实现采摘、预冷、运输无缝衔接,用科技之翼托起荔枝的“鲜”机与未来。无论“荔枝快递”如何发展,锁鲜荔枝美味,标准从未缺席。愿诸君享鲜享香享生趣,荔香利心利前程,品岭南鲜荔,传千年雅韵。

    2025062509

    编辑:刘宪银  审核:张海明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