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全域标准化工作成效显著 参与研制国际标准达3379项
近日,"智启产业新生态・共筑终端新标准——2025AI终端&低空产业标准化创新研讨会"在深圳举行。会上披露,截至2024年底,深圳市参与研制国内标准累计达7464项(当年新增700项)、国际标准(含国外先进标准)累计3379项(当年新增245项),"湾区标准"累计98项(当年新增52项),并发布引领性地方标准202项,全域标准化建设成果凸显。
标准引领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深圳聚焦"20+8"产业集群实施标准化战略,通过新产业标准体系领航、标准国际化跃升等工程构建先进标准体系。2024年,深圳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新增数量居全国首位,总量居全国第二,这些企业多集中于"20+8"产业领域。产业集群的规模化发展形成要素集聚效应,为新型工业化注入持续动力。
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明确建立地方标准体系,《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方案》提出"率先制定地方标准,鼓励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定"。目前深圳已形成覆盖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到应用推广全链条的标准体系,并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制定。低空经济领域,深圳2024年发布《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指南(V1.0)》,2025年发起成立国际低空经济合作联盟(ILCA),将推动全球统一的行业标准化建设作为核心任务。
标准化工作多维突破构建发展新优势
制度与基础建设:深圳市民政局、住建局等多部门印发标准化工作方案,成立低空经济、卫生健康等市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形成以技术委员会支撑重点领域标准体系的发展格局。
产业支撑成效:实施6项标准化工程,发布储能、超充、车网互动3个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与标准升级协同发展。
国际化水平提升:河套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聚集区投入运行,通过"三中心"协同创新推动标准出海,集聚国际化发展动能。
创新生态优化:打造全国首个卫生健康标准AI服务平台,首创"标准+AI"协同模式;累计培育标准化工程师超2600人,多人获ISO卓越贡献奖、IEC1906奖等国际荣誉。
民生与治理赋能:"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智慧+个人破产事务管理"等国家及省级标准化试点落地,支撑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
深圳正以标准化为支点,持续强化在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领域的标准引领能力,为建设全球产业创新高地提供坚实支撑。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网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3242595270532738&wfr=spider&for=pc
编辑:刘宪银 审核:张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