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好产业升级“关键棋” 人工智能国家标准加快推进
市场监管总局持续发力,以质量强链与标准化引领推动产业升级
在产业升级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征程中,质量强链战略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产业升级的 “关键棋”,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 “先手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市场监管总局积极响应,在一季度例行发布会上,总局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王秋苹透露,自去年起,总局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新型显示等重点产业链,部署实施了一系列质量强链重大标志性项目,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25 年,总局将继续深入推进这些项目,进一步发挥质量基础设施在支撑产业建圈强链中的关键作用。同时,在标准化引领方面,围绕人工智能国家标准的新一轮规划制订工作正加速推进。
2024 年,市场监管系统充分整合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资源,全力助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全年共实施 952 个质量强链项目,组建 889 个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吸引 2087 家链主企业、18 万家链员企业以及 2952 家赋能机构参与其中。期间,实施重点攻关项目 3176 个,成功攻克 14391 个质量堵点卡点问题。
通过打通技术堵点、填补基础空白、锻造检测利器,一批质量强链重大标志性项目在过去一年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果。例如,开展基于北斗、卫星双向和光纤三种时间频率传递技术的交叉验证,成功解决了长基线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能力缺乏验证手段和评价方法的难题;成功研制并发布中国首个汽车芯片认证审查技术体系 1.0,填补了国内汽车芯片质量认证体系空白,为国产芯片企业提供了自主可控的 “通关指南”。
在支撑产业链做优做精的计量、检测相关方法和设备研制方面,同样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建立彩色光刻胶性能测试方法为例,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国产彩色光刻胶验证公认度不高、导入周期过长的问题。不仅如此,还推动新型显示用偏光片不良率下降 60%,促使关键材料国产化率超 50%,助力 “中国屏” 实现 “强芯亮屏”。
“质量强链” 使优势产业更具韧性与竞争力,而标准化引领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今年以来,监管部门紧密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加大标准供给力度,陆续发布了人工智能大模型通用要求、测评指标与方法、服务能力成熟度评估等国家标准,为规范人工智能应用筑牢根基、铺就道路。
在大模型领域,加快推动机器视觉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等通用大模型标准,以及推理引擎、检索增强等大模型应用和优化技术标准的研制工作,为产业研发、选型和应用大模型提供有力指导。在具身智能和智能体方面,加速部署智能语音交互、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等标准,引领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发展。
市场监管总局正会同有关部门全力推进新一轮规划。王秋苹介绍,下一步,将借助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加强跨行业、跨领域人工智能标准的协调工作,启动绿色通道,提高标准供给效率,迅速响应产业发展需求,推动标准尽快出台并落地应用。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未来将持续实施一批质量强链重大标志性项目,通过强化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要素资源的系统集成与融合应用,加强央地联动、区域互动、部门协同,以质量基础设施的 “强筋健骨”,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崭露头角,全方位推动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来源:经济参考网
网址:http://www.jjckb.cn/20250331/88723a3367ee4eeba5051c925bbc1b97/c.html
编辑:刘宪银 审核:张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