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人才信息
  • |
  • English
  • |
  • 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 新闻中心
  • 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 新闻中心
  • >
  • 综合新闻
  • 本社概况
    期刊导航
    新闻中心

    为“中国标准”升起出海之帆

    作者:中国标准化
    发布时间:2025-03-12
    来源:中国标准化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姜妍在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标准是重要的创新资源,我国应通过加强合作、加快新兴领域标准研究等措施,推进中国标准“出海”,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标准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也是重要的创新资源。”姜妍说,“现在,行业已经形成共识,要通过标准化工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升我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然而,当前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部分国际标准未能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需求,同时部分国际标准虽已制定却难以实际执行。“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也对全球经济健康发展、国际社会稳定造成了影响。”姜妍说。

    本应是“质量基础设施”的国际标准,为何会面临如此多的问题?她进一步指出,根本原因在于治理主体缺乏充分合作意愿,难以在日益加剧的竞争中求同存异。“在部分领域,技术标准已经成为国家间竞争的战略工具,各国都在争夺主导权,想要在全球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她谈道,“而且,在新兴领域和关键技术领域中,标准化与全球治理的融合也不够深入。”

    对此,姜妍提出如下建议。其一是加强标准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她认为,在这些活动中分享我国的技术标准成果,不仅能够提升我国标准化水平,同时也能提升我国的全球治理能力。

    其二是推进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围绕基础设施联通、国际产能合作、海外标准化示范推广等领域,主动加强与共建国家标准化战略对接和标准体系兼容,以标准“软联通”打造合作“硬机制”。姜妍谈道,应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标准领域的对接合作,推进标准信息共享与服务,发展互利共赢的标准化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通过比对分析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减少贸易壁垒,提高我国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其三是要加快新兴和关键技术领域的标准研究。“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卫星导航等战略性新兴领域发展速度很快,应加快制定相关国际标准,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姜妍说。

    姜妍指出,人才是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建议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加入标准化课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标准化人才,并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合作,提升中国专家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谈及“中国标准”出海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她举例说,沈鼓集团是泵、风机、透平压缩机三大类产品的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国内技术对口单位,近年来主持或参与了13项国际标准的转化工作。

    “标准化工作不仅帮助我们实现降本增效,还帮助我们打开了更广阔的海外市场。”今年1月,由沈鼓集团提供离心式压缩机、往复式压缩机、组装式压缩机三大类产品的某海外炼油厂千万吨级改造项目成功投产,目前各项指标运行稳定,达到当地先进水平。借由该项目,沈鼓集团实现了汽驱4M125大型往复机的首台套和组装式空气动力站机组的首次出口,展现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在全球能源化工领域的技术实力与服务能力。

    “我们常说,一流的企业写标准。希望我们国家的企业不仅出口产品和设备,也要更多参与国际产品材料标准、加工标准、检验标准的制定。这样,我们的‘出海’之路会更加顺畅。”姜妍语重心长地说。

    来源:中化新网

    网址: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3-12/doc-inepkerp7913702.shtml

    编辑:刘宪银 审核:张海明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