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助力工程机械行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进工程机械行业的电动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标准体系建设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24年以来,我国已新发布20项国家标准,在研13项,为提升产业竞争力、完善市场规范提供了有力支撑。
标准体系建设进入系统化阶段
2023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首批7项电动工程机械国家标准,包括《电动土方机械 术语》《土方机械 高原隧道用纯电动液压挖掘机》等。这些标准涵盖术语定义、整机产品要求、能耗测试方法及动力电池安全等关键技术领域,填补了电动工程机械产业链的标准空白。同年年底,国家又陆续发布了《土方机械 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土方机械 混合动力轮胎式装载机》等10项电动工程机械国家标准,涉及液压挖掘机、轮胎式装载机、非公路矿用自卸车等机型的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这一系列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工程机械电动化标准进入系统化、规范化新阶段,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标准实施推动产业升级
新发布的标准在保障产品质量、提升产业链效能、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标准统一了工程机械的安全性、能效、兼容性等核心技术指标,为设备在复杂工况下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有效降低故障风险。其次,标准的实施打通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堵点,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提供了技术依据,加快了行业协同发展进程。同时,标准的落地也推动了市场秩序的优化,引导企业聚焦技术创新,而非单纯依靠低价竞争,促进行业形成“技术突破—标准迭代—市场认可”的良性发展循环。
市场渗透率提高 助力重大工程建设
随着标准体系的完善,电动工程机械的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据统计,2024年电动装载机市场渗透率已突破10.5%。同时,通过能效分级标准的设定,资源正向头部企业集中,前五家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75%,行业落后产能加速出清。此外,标准的实施也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在川藏铁路等工程建设过程中,电动挖掘机、装载机、掘进机等设备凭借标准化的技术优势,成功克服了高海拔环境下输出功率下降、配件及油料运输成本高昂等问题,为工程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推进标准国际化 助力企业“走出去”
在全球能源革命和“双碳”目标的引导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正加快国际标准对接,推动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电动工程机械国家标准的外文版转化,并推动标准互认工作取得突破。中联重科的纯电动搅拌车凭借符合欧盟CE认证标准,成功进入德国市场;广西柳工依托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标准互认机制,在印尼市场电动装载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已突破24%,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随着工程机械行业的持续升级,标准化工作将继续发挥**“护航者”和“领航者”**的作用,推动我国工程机械产业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强国”,实现全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来源:市说新语
网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6191882243711321&wfr=spider&for=pc
编辑:刘宪银 审核:张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