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添加剂使用新标准
近日,随着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24)正式实施,北京市的食品生产企业已全面落实这一新标准。该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做出了重要修订,其中一项关键变化是脱氢乙酸钠被禁止作为面包和糕点的防腐剂,这一调整将直接影响部分食品的保质期。
根据新版标准,脱氢乙酸钠——一种常用于抑制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延缓食品霉变的食品添加剂——将不再允许用于黄油、果蔬汁、面包、糕点等七类食品中。然而,它仍可用于腌渍蔬菜等其他类别的食品中。脱氢乙酸钠之所以在过去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其在防腐方面表现优异,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延长食品保存期。但新版标准中指出,由于其安全性和必要性的问题,特定食品领域将不再使用这种添加剂。因此,未来面包、糕点等的保质期可能会有所缩短。
此外,新标准还对罐头食品、食品香精香料以及营养强化剂(如维生素B12、叶酸等)进行了重新定义,明确将这些营养强化剂列入食品添加剂的范畴。对于罐头食品,新标准强调其不再需要防腐剂,主要依靠商业无菌技术即可长时间保存,而不依赖添加防腐剂。
从2024年2月8日起,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已开始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采取“扫码检查+非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企业按新标准落实食品添加剂使用要求。市场监管局副处长龚庆华表示,市局已进行多轮逐户上门指导,并要求企业根据新版标准开展自查,确保所有食品生产环节符合最新规定。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市市场监管局还将对黄油、果蔬汁、面包、糕点等七类重点食品进行专项抽检,特别是检测脱氢乙酸钠的残留量,并对发现问题的产品及时下架,追溯原料来源和生产过程。
在面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问题时,专家强调,消费者不必对食品添加剂产生过度担忧。食品添加剂的合理、规范使用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性、延长储存期,并改善食品的感官特性,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新版标准的修订是基于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和工艺必要性的最新评估结果,因此,消费者应理性看待这一变化,避免因膳食结构和食品工业技术的变化而产生不必要的恐慌。与此同时,食品的保质期可能有所缩短,消费者也应根据自身需求适量购买,避免囤积。
综上所述,新的食品添加剂标准在加强食品安全的同时,也提醒了消费者在面对快速消费品时要做出理性选择,避免因保质期缩短而产生的过度采购行为。
来源:北京日报
网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5270500215237188&wfr=spider&for=pc
编辑:刘宪银 审核:张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