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黄花分外香 标准化种出“致富花”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记者 秦海峰)初夏时节,雁北大地一片翠绿,生机盎然。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18万亩黄花菜生长正旺,近看一簇簇苗壮叶肥,远望一陇陇碧绿连天。
黄花成为脱贫致富“香饽饽”
古老的大同,曾经是“羊马群中觅人道,雁门关外绝人家”;如今的大同,在一株小小的黄花菜里,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和希望。
黄花又名忘忧草、金针菜,它与蘑菇、木耳并称为“素食三珍”。云州是我国黄花菜的主要生产基地,这里富锌富硒的火山土,孕育出五瓣七蕊的“大同黄花”更是闻名遐迩。
大同市云州区唐家堡村党支部书记张顺宝是全区规模种植黄花第一人。“目前,黄花干菜在市场上能卖到每公斤50多元钱,是当地其他农作物收入的几十倍。”张顺宝说起黄花如数家珍。
早在1983年,大同黄花就评为山西省知名产品,2005年成功注册地理标志商标,之后通过绿色产品认证,大同市云州区成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再到被授予“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大同黄花成为当地黄花产业一个响亮的品牌和地理标志,远销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和日本、美国等9个国家和地区。
2010年以前,云州区黄花种植面积不足1.6万亩,如今已经达到了18万亩,盛产期黄花7万亩,形成了1个2万亩、8个万亩片区,109个专业村,10余家龙头企业,全区产值达7亿元,盛产期亩均收入8000元-1万元,种植户人均增收超过3000元。
大同市市场监管局副调研员安建贵介绍,大同黄花依托标准化种植,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集体+产业等模式,扩大种植,新建31个产业基地;引进国内3条先进的加工流水线,配套仓库、冷库等设施,日加工鲜菜400吨;建成集培育、开发于一体的全国黄花种苗培育中心,对全国黄花种苗进行筛选,建立优良品种栽培体系;研制加工黄花酱、黄花泡茶、黄花面粉、黄花咀嚼片等11种黄花食品。
在大力发展黄花产业的同时,建设黄花采摘观光园区,推出大同黄花丰收活动月,发展乡村旅游。在两届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活动中,成龙为“大同黄花”倾情代言,大同黄花正迈着产业化的步伐走向世界。
标准化助力黄花提质增收
向标准化要发展,向标准化要效益。要想进一步把大同黄花产业做大做强,离不开标准化的支撑和助力。
2017年2月,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查,确定云州区创建“国家黄花种植与加工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区建设期3年(2017年—2019年年底)。在示范区建设期间,先后选取西坪镇的唐家堡村、上榆涧村、下榆涧村和吉家庄乡吉家庄村、峰峪乡的峰峪村、杨庄村作为黄花标准化示范基地,黄花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20800亩,辐射带动周边乡镇黄花标准化种植10万亩。
“国家级黄花种植与加工标准化示范区”得到了云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区里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示范区领导小组。云州区委书记、区长多次听取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汇报并指出,要把示范区项目作为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提高“大同黄花”市场知名度的重要抓手,建设成为样板工程、精品项目。
示范区建设,标准化须先行。3年多来,示范区先后组织编写了《黄花栽培技术标准》《黄花田间管理方法标准》《黄花病虫害防治技术标准》《干制黄花菜加工流程规范》《黄花菜分级标准》等相关种植加工标准,制定了示范区培训制度、示范区环境保护制度、示范区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员工卫生管理制度等11项管理制度,帮助企业改进完善质量管理手册,黄花种植与加工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为扩大标准化示范区的影响力,通过推介先进种植典型,使广大农民切实感受到参与标准化种植带来的好处。示范区建设期间,共对黄花种植户进行了6期标准化培训,对黄花加工企业开展了4期标准化培训,发放宣传资料23600余份。组织农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现场讲解,指导农户开展黄花标准化种植管理。#p#分页标题#e#
小黄花,大产业,标准化种植盛开“致富花”。以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为例,2019年该基地黄花总收入6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00元,贫困户户均收入14800元,黄花产业为当地脱贫攻坚奔小康立下了汗马功劳。
黄花产业成乡村振兴新引擎
企业是推进黄花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大同市鼓励企业做大黄花产业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发展精深农产品加工,提高产品档次,延伸黄花产业价值链。支持企业积极申报名牌产品,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范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打造“大同黄花”品牌,以品牌占领市场。
2017年,大同县三利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黄花获得“山西省名牌产品”称号,2018年,该公司生产的黄花又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2019年,大同市云州区兴农黄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黄花取得了“有机产品”认证,大同市云州区吉家庄中心村农牧专业合作社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基地+农户、村集体+合作社+产业等模式激发了整个黄花产业链的兴旺,也将大同黄花产业推向了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产业兴旺了,乡村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明显增强。农民从不爱干、跟着干到抢着干,黄花产业正在大同茁壮成长。
今年4月,云州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获批成立。“这一利好消息来得太及时了,对于提高大同黄花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全市黄花产业提档升级非常重要。”安建贵兴奋地告诉记者。
眼下,种植户正在有序开展黄花的标准化种植与管理,龙头加工企业正在及时复工复产,严格落实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各项标准化管理措施,使产品质量不降级,产品销售不断档,有效地保障今年黄花的丰产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动群众加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