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度分析 动态光散射法》、《基于单分散球形颗粒尖桩栅栏分布的多分散物质》和《工业用金属丝编织网 技术要求和检验》三项国家标准项目启动会于2018年1月24日在北京召开。启动会由全国颗粒表征与分检及筛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秘书长侯长革主持。 启动会确认了年度计划,组建了工作组,并进行了初步的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确定。三项标准均应在2019年12月27日前完成起草、征求意见、送审和报批工作。 标委会副主任委员、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标准信息研究所王世刚所长出席了启动会,要求秘书处和工作组要按照国标委要求,认真完成标准制修订工作,特别指出,采标工作要提高翻译质量,...查看详情>>
宁夏调整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 一类地区每人每月上涨为1245元,二类地区1170元,三类地区1110元 1月22日,自治区政府第1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调整失业保险金标准实施方案》。会议决定,从2018年1月1日起,将失业保险金标准从全区最低工资标准的65%提高到75%,一次性提高10个百分点。 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是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功能。近年来,我区失业保险金标准长期执行同期最低工资标准的65%,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是失业人员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之一,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此次提标坚持“保生活”和“促就业”相统一,在确保基金支出安全可持续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查看详情>>
如今中国在制定国际标准时面临比以前更小的阻力。这在三个主要方面至关重要。 首先,就贸易和投资而言,中国是唯一制定全球战略的国家。就在欧洲专注于自身问题且“贸易”成为美国政治的“肮脏字眼”之际,中国正利用庞大的“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不附加政治条件的投资提升自己的雄心。亚非拉、中东等地区的国家如今更有可能向中国靠拢,并模仿北京外交政策的“互动方式”。 其次,全球正在上演技术主导权争夺战。尤其是美中正引领对人工智能的投资。在美国,该领域领军者来自私营行业,在中国则来自政府,后者正指示最强大的企业及机构以服务于国家利益的方式运行。因此,就贸易和投资战略而言,...查看详情>>
金融标准是金融的“通用语言”,是金融专家知识和金融最佳实践的融合成果,为金融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支撑手段。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金融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金融标准化工作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安排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新修订的标准化法为依据,牢记自身历史使命,树立强烈的担当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新气象助力新时代金融新发展。 一、新时代金融标准化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金融标准...查看详情>>
2017年12月12日,金融行业标准《移动终端支付可信环境技术规范》(JR/T 0156-2017)由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本标准规定了移动终端支付领域可信环境的整体框架、可信执行环境、通信安全、数据安全、客户端支付应用等主要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开展移动支付相关业务时对移动终端可信环境提出相关技术要求,也适用于移动终端支付可信环境的设计、开发、测试以及相关产品的评价等。 本标准的发布实施有助于提升移动终端支付环境安全、推动金融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对于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及防范电信欺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标准标准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论证,并通过了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查看详情>>
2017年12月21日,金融行业标准《银行经营管理指标数据元》(JR/T 0137-2017)由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本标准规定了银行经营管理指标数据元的概念、分类和规则,包括指标、衡量主体、度量、维度等概念,数据元的名称、定义、约束规则、格式和值域等表示要求,数据元的基本信息、统计信息、口径信息和管理信息分类,指标的名称、口径、统计周期、度量单位等数据元列表及规则。本标准适用于银行经营管理指标的编制、管理和数据模型设计。 本标准为指标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从深层解决银行指标数据标准化面临的挑战,支撑指标数据质量的全面提升。一是在行业内统一指标概念和规范指标描述,有利于提高标...查看详情>>
对标先进找差距 取长补短促发展 ——访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刘洪生 □ 本报记者 徐 风 1月10日,由国家标准委、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国资委、质检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1月16日,十部委组织的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正式启动,这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以先进标准引领质量提升的具体行动。日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刘洪生就专项行动有关情况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以先进标准引领质量提升 刘洪生首先介绍了专项行动的内容。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查看详情>>
本报兰州1月23日电(记者付文)记者从甘肃省政府获悉:《甘肃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日前正式发布。到2020年,甘肃力争全省湿地面积不低于2535万亩,其中,自然湿地面积不低于2463.60万亩,新增湿地面积9.45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60%以上,湿地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显著增加。 《方案》提出,完善县、乡、村三级管护联动网络,建立县级以上湿地保护管理机构,探索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湿地管护员制度。将全省湿地面积落实到各市州、县市区和相关保护区,加强湿地用途监管,经批准征收、占用湿地并转为其他用途的,用地单位要按照“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原则,负责恢复或重建与所占湿地面积和质量相...查看详情>>
